/ /     :  :

温馨提示
请发送至邮箱:trac@rachina.org.cn
温馨提示
请发送至邮箱:bzb@rachina.org.cn
  • 行业应用 - 行业应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应用 >> 行业应用
  • 关于建立全国性无线电应急通信机制的设想

  • 2010-02-05     作者:何锦芳     来源:辽宁葫芦市无委办

  • 0 引言

    近几年来,通信事业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话、手机、互联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无线电台的用户群逐渐萎缩,公众对其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晰,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是应该被淘汰的“一种落后的通信工具”。然而,无线电台作为一种社会必需的通信设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破坏性的灾难来临时,无线电台电磁波本身无需传输媒介,不依赖任何基站和线路、光缆等基础设施,即使在真空中也能收发自如。无线电台操作简便,灵活性高,成本相对低廉,使其成为应急通信的最好选择。笔者作为一名无线电行业的工作者,在对“5.12”汶川大地震后进行了反思,形成了应用无线电台建立无线电通信应急机制的初步设想。

    1 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的必要性

    从以往的历史看,我国是一个多灾害国家,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口基数大且逐年增加,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保证灾区和外界的必要通信,对于抢险救灾十分必要。

    从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上看,固定电话、手机、互联网这些普遍的通信方式,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极高,经常会因一条光缆被破坏,就能使大面积通信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对基础设施的过度依赖,一旦遭遇战争的定点摧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冰雪灾害,这场旷日持久的雪灾导致大范围停电和和交通瘫痪。移动通信所依赖的基站因长时间的停电大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固定通信的线路因为通信杆断杆、倒杆,光缆、电缆大范围损坏,受其影响的用户不计其数。灾区的对外通信受到重创,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亿元。

    “5.12”汶川大地震摧毁了当地的全部通信基础设施,电话、手机、互联网这些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在大自然灾难面前不堪一击。汶川,在震后迫切地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且急待救援的危急时刻,却成为了信息的孤岛。在分分秒秒都有生命在废墟中与死神对抗的生死瞬间,信息传递中断持续了33个小时,直到救援小分队靠步行到达后,汶川才正式和外界取得了联系。

    利用无线电台作为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通信手段,是对电话、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方式不足之处的补充与完善,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作为最底线的通信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的可行性

    在美国和日本等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经有类似的应急通信网建立。我国在国防军事、森林防火和水利建设等领域都有利用无线电台建立本行业应急通信网络的经验,只是目前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联通社会各个层面的整体应急通信网络。目前,建立全国性的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在技术准备上是可行的。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实力增强,经济富裕,2007年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若建立一个政府部门进行部署、引导,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配合运行的全国性无线电应急通信网,从经济实力方面也具备了可行性。

    1998年特大洪灾发生时,通过无线电超短波电台和短波业余电台发出的求救信号曾经挽回了许多人的生命;“5.12”汶川大地震后,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信号不通的情况下,四川省阿坝州水文局利用无线电短波电台成功发出了第一个求救信号。这些事实证明,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2 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架构设想

    (1)应急通信网的层次划分

    根据我国的行政级别层次,通信网可以从上至下划分为四个层次:国家管理中心、区域调度中心、市级协调中心、村镇末级联络点。(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性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的层次划分

    国家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国各地无线电应急通信网运行机制进行部署和管理,获取下级部门相关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任务的下达。

    区域调度中心无线电传输具有距离长、范围广的特点,往往一个短波电台覆盖的地域就能达到几百至几千平方公里。如果完全按照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成省级调度中心的话,使用的频段重叠,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运行的效率。所以,区域调度中心应以地理位置划分,把全国相邻的省份大致分为几个区域调度中心,主要负责短波电台的监听、监测,区域内应急处理、资源调配、网络完整性督察,以及信息的上报和政策的下达。

    市级协调中心主要负责本市城区和村镇末级联络点应急通信网电台的分配、安装和维护,超短波电台的监听、监测,以及一旦启动应急通讯时,对信息的传递和中转。

    村镇末级联络点村镇电台联络点作为整个通信网的末梢神经,虽然是通信网的最小单位,却是建立通信网的重点。从这次“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来看,通信恢复最慢、获得救援最晚的都是自然村落。村镇末级联络点主要的任务就是对电台进行简单使用和保护,以备应急通信时能发送信息。

    (2)无线电应急通信设施的技术要求

    构成通信网的各种无线电设施的技术配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适应性。作为应急通信的无线电设施要具备良好的抗灾性。无线电设施的主机及附件应满足JIS的7 级防水标准(水下1米,30分钟内不进水)、防震、防尘、良好的抗高低温性能;整个设施应采用强化工程塑料或合金箱包装,以减轻低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的损坏几率;在外包装箱的醒目位置印有统一标识,便于识别;并在包装箱外安装当受到强烈撞击和浸水的情况下能发出声响或警示光线的简易装置(该部分不使用主机电源);设施的整个外形应便于搬移、吊挂和背负。

    ②完备的供电机能。用电方便的地区,在无线电设施备用时应与电网连接,使其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保证随时可用;对于超短波电台等功率较小的设备,除主电池外,配备一次性锂电池,因为锂电池的能量高,功率高,自放电低,储存寿命较长(可达10年),适用温度范围宽。用电不方便的地区,为保证应急电台的供电,可以备用手摇发电机对无线电台定期定时供电,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条件的可配备便携式小型发电机。

    ③操控简便性。在村镇的联络点,使用无线电台的人员普遍不具备充足的专业技术,所以,对于无线电台的操作应该简单易用,无线电台应具备开机复位功能;操作按键采用夜光显示,最好在操作面板上有简单的操作流程图示。从成本、节电和使用条件考虑,不使用大型显示屏;可以设置发射限时功能,这样能防止使用者误用,并起到节电作用;应备有支架或拉杆、鞭形天线,如果成本和技术能够支持,可以与GPS或者我国的北斗定位接收机相结合,以期迅速获得准确位置。

    ④使用寿命长期性。鉴于通信网中应用的电台所担负的重要使命,要求产品的设计稳守可靠,生产工艺采用的材料结实耐用,以实现电台的长期使用。

    (3)通信网的频段

    对于通信网涉及到的频段,可以是国家无线电频率管理部门指配的专用频率,也可以统一使用现有的应急通信频率,还可以与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使用的频率相结合,实现政府引导,民间运行,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对于频段的安排,在我国地形复杂的偏远山区,采用传播距离远的短波电台为主;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平原地区,应采用超短波电台为主,例如采用VHF频段,因其绕射能力强,传播距离相对较远。有针对性地指配频段,可以实现频率资源的有效使用。

    (4)卫星通信在通信网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在于:通信范围大;适用于所有地形;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这意味着,卫星通信可突破常规通信手段的瓶颈,它作为应急通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速度较慢,落后于其他通信手段,目前运行成本过高。现阶段卫星通信想应用在应急通信网络,只能限于国家管理中心、区域调度中心两个层次中有条件的部门采用。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走向应用和普及,如果将卫星通信作为陆地通信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完全可以在直播卫星上增设若干个专用于应急通信的转发器,那么其信号的覆盖面足以承载我国全境内任何灾害降临时的通信要求。

    3 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建立后的管理和运行

    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建立后,要把有效的宣传和管理相结合,从上至下地提高对应急通信网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其设施所在地和功能。可以运用各种媒介普及应急通信设施的简单操作,一旦发生灾情可以实现通信网的应急功效。

    同时,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无线电业余电台的检测,把具备条件的无线电爱好者和他们用的业余电台也纳入应急通信网中。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具备丰富的无线电专业知识和充分的操作技能,而且他们分布广泛,这正符合了应急通信网的要求。如果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经常联络,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关键时间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在应急通信网划分的四个层次中,国家管理中心、区域调度中心和市级协调中心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与运行基本能与现有的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内容相结合,在技术的实现方面需要增加一定的工作量。

    整个应急通信网的重点在于村镇末级联络点的管理和运行。对于我国大部分偏远的村镇而言,无线电台的设立属于新鲜事物,具有无线电专业知识的人才更是缺乏。怎么样才能实现建立应急通信网的最初设想,让一部小小的电台在灾害降临时成为保障广大农村弱势群体财产和生命的底线 笔者设想在国家已经通过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的决策下,由村镇上级政府财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每个村落配备无线电台,或者由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为每个村落配备。

    在无线电台到位后,由市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拟订地方性的电台管理规定,并与该村政务相结合,采取专人负责制,防止因滥用电台造成干扰;并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每个设台村镇,对电台进行检查和维护,教授村民无线电台简易的操作技能和启动应急通信时运用无线电台发出救援信号的基本知识。

    4 结束语

    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是笔者收看“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报道后,在综合考虑了建网所需要的费用、维护运行和设备成本、应用范围和人员、所能起到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后,提炼出的一个设想。其中涉及到的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区域调度中心具体的管理职能划分和责任范围等问题都要具体商榷。希望所有的无线电工作者都能共同关注建立完善的无线电应急通信网这一重要课题。

    http://www.cnii.com.cn/20080623/ca486966.htm

  • 联系电话:010-68061617 电子邮件:rac@rachina.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8号国润大厦18层东南侧
  • Copyright © 2009-2015 RACHINA. 中国无线电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3245号-1
  • 微信公众号
  • Rachina01